Search

英國政府不斷以「太早實施 Social Distancing(社交疏離)會使人民在後期感到厭倦」來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英國政府不斷以「太早實施 Social Distancing(社交疏離)會使人民在後期感到厭倦」來捍衛自己目前所採取的寬鬆防疫策略。每每聽到衛生大臣接受採訪提到這個理論一次,我就百思不得其解,因為在亞洲我們壓根沒討論過這件事。到底厭倦什麼?不就是待在家裡?不就是為了自己健康著想而必須被關在家裡一陣子?就算感到厭煩無聊,忍一下會死?上網看了一下英國輿論的反應,許多英國行為學專家紛紛跳出來說,政府這項假設的背後根本沒有科學證明來支持,並要求政府將他們科學團隊的研究及計算數據公開透明,讓人民信服。
 
英國政府啊,假如你擔心人民感到厭倦,就應該準備好配套措施及強硬政策,來迫使人民「乖乖」待在家裡,而不是找一堆藉口。英國以及歐美人民普遍注重「個人主義」,不喜歡戴口罩,因為看起來很奇怪,因為不舒服;不想被限制自由,因為想照常去酒吧、去看演唱會、去看球賽、去公園散步;不想被政府或上位者告訴我,我應該怎麼生活。很顯然地,這種崇尚自由、尊重個人的心態很嚴重地影響到了目前的防疫。這樣的心態不是不好,我自己也很讚賞這樣的觀念,但這其中是不是應該加入點同理心及道德感,整個社會才能在緊急時刻迅速團結。政府很明確知道,有太多人民只會想著自己。即便他們頒佈政策,還是有一大部分自私的人會不聽話亂跑出去,但這都不是藉口啊,為了人民健康著想,該強硬就該強硬,除非,你們這個政府就是覺得死了幾萬人命無所謂。就連傳遍全球各大媒體的「群體免疫」Herd Immunity 理論也被科學家們打臉,雖然理論上這想法沒有錯,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確保,我們在得了 COVID-19 且痊癒後,就一定會得到抗體。一個沒有百分之百證實過的科學假設,你拿來當作保全國家經濟的賭注,這政府到底算什麼?
 
在週四記者會之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,英國終於要禁止任何超過 500 人的大型活動,但現在更多人在請願的,是要求關閉學校、提高因居家隔離無法工作的有薪病假給付。不能要求英國政府做得像台灣如此徹底及周全,畢竟政體、國家結構都不同,但對比其他歐洲大國,英國似乎在走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。
 
今天看到台灣的增加病例幾乎都是由歐洲輸入,朋友們啊,旅費再賺就有了,這時候拜託非必要就不要來了,相信我,你待在台灣絕對是現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安全的國家。

圖:首相強森發佈「失去摯愛」的言論後,當天下班我家附近超大超市的景象,人民面對無所作為的政府,恐慌地大囤貨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倫敦居住邁入第五年,喜歡探索這座城市和島嶼的一切。
View all posts